我一年总有那么几周,从北大的西门讲完课,直接驱车到清华的东南门,继续课程。讲授的课程名字是一样的:《企业如何营销在拐点年?》,但讲授的方式迥然。
我在北大讲课,就比较放得开,不修边幅,不穿西服,不打领带,撸开袖子,直接开讲。学员也是豪爽,好的时候就拍桌子狂笑,不喜欢就直接举手提醒:老师您能否在哪个主题上再细化些?……言外之意,你跑题了。
你也不必担心学员的多少,喜欢听的不走,不喜欢的直接不来。当然,我的课一般要求不来的要打招呼,出于尊师重教,他们都能第二天还面露喜色地坚持来。课程结束,呼啦一下围上来,递名片,然后让你签名,要求合影。
在清华讲课则完全不同,你看我的照片便知:西服领带,短发干净,肢体妥当;讲课要条理清晰,别总是要求课堂的氛围,大家现场没反映不代表不喜欢,他们可能在思考。
清华的学生们喜欢用数据和图示,最好要有导图一样的树状图示为好。别提问学生,但他们会“逼问”你。
北大的学员总是问:为什么不这样?直接给出他的观点;清华的学员总问:是否还有更好的方法?期待你的观点。
清华的学生,尤其是企业的高管们,不轻易表现他们对你课程的喜欢与否。不用担心他们中途离场,但是如果下堂课没来,那就说明课程需要调整了。我见到过一个老师的悲惨经历:第二天课程上就来了三个学生,有一个是来拿昨天寄存的行李,另外两个是刚报到的。
在北大上完课,你多了许多粉丝,每到过节就会有问候,像诗句一样的问候。我至今记得一位北大的做文化产业的老板的送我的诗句:春满东江一轮月,华溢南山万年雪。藏了我的名字不说,工整,押韵,意境也好。
在清华上完课,喜欢你的,直接到青岛或者宁波去,拉来自己的团队,说:刘老师,我把团队带来听你的课。别客气,直接批评,我们回去就改。我推荐他们去过海尔、红领、华为等企业,让他们先看到后再讲解,这种教学,可以用“拍手称快”来形容他们的满意。这样的美名其曰的“游学”,我接待了近五十次。
还有,在清华班上讲课,一定要有自己逻辑体系:能成系统,并要有实战后的结果,哪怕结果是失败的也没问题。
你比如:关于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,北大的学员喜欢听的结果是:如果你现在手里有母鸡,那么你就坚信鸡生蛋;如果你现在手里有蛋,那你就坚持蛋生鸡。所以纠结的问题立马就解决了。
可是清华的学生不行,他们一定会幽幽地问你:如果你左手有蛋,右手有鸡呢?
这个问题,我到现在也没有给出答案。
截然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,让他们入学的考题设计也不一样。例如:北大入学考团队建设的多,而清华入学考个人素养的多。这个从校训上就可以看出来:北大——思想自由,兼容并包;清华——厚德载物,自强不息。一个强调向团队要效益;一个则强调向个人要未来。没有对错,都是思维方式的不同而已。
北大的学生迂回灵活,清华的学生方正执着;北大圆融,清华刚毅。
我常想:北大是圆,而清华是方。内方外圆就好了——可是转念就想:那不是中国银行的标示吗?不好,多了铜臭,失了真实,还是各有特色的好——仰望苍穹的胸怀和脚踏实地的真诚,一个让你有未来,一个让你拥有现在。
向右清华,向左北大,但都会走向成功,这就是所谓的殊途同归吧!